突破來自改變 突破來自堅持 突破來自努力
——寫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公布之際
8月1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7年批準項目,我院獲批準項目25項,直接經費929萬元。獲批項目數終于打破了我院連續4年在20~23之間徘徊的局面,全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有了新突破,其中,花卉所5項、甘蔗所4項、質標所2項,都突破了往年的資助數,為本所應用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奠定了新的研究起點。突破并非偶然,重視必定改變,堅持的結果就是放大突破。
申請量的突破。年初科研處改變了往年的工作方式,把培訓工作與工作部署動員會合并進行,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唐開學從“強基礎、出人才、提水平”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全院的實際和變革方向,指出研究所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是抓研究所5年乃至長遠發展目標、是抓規劃年度計劃的落實、是抓優秀團隊的打造、是抓科技人員人生規劃,意義重大深遠;科研處、計財處以落實研究所間接經費規范管理和使用為契機,督促研究所建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的激勵機制,院、所領導的高度重視與激勵,激發了科技人員的積極性,申請數量達到160項,較往年140項增加了14.29%,略高于集中受理期全國申請10.41%的增長量。
批準量的突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年度資助25項,不僅是我院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最高的資助項,而且增加了大批的新生力量,其中,首次主持承擔國家基金項目的科技人員達18人,占了72%,這些數字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我們已經從認識上及工作質量上都走出了瓶頸,工作上了一個新臺階。為了推進工作,研究所或聘請專家指導、或組織行業內同行專家修改、或提供申請人請熟悉專家指導等多渠道、多種形式,為提高申請質量奠定了很好的基礎;申請人反復地斟酌與修改,不僅僅是綜合、歸納、文字等能力的反復修煉,更是科研思維的再錘煉;科管人員堅守規定,嚴格要求,保證了申請書的規范性和有效性,總之,長期的積累與堅持,讓我們看到了科研價值的體現,正如甘蔗所黃應昆研究員、質標所劉宏程研究員、藥植所季鵬章、園藝所蘇俊研究員、生物所楊雅云副研究員等均為連續申報多年“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那樣。同時,我們為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青年科技人才感到高興,花卉所的蹇洪英與蔡艷芬、甘蔗所的劉新龍、經作所的俎峰、藥植所的張霽、質標所的劉艷芳等等,加之一大批新加入的新生力量,有了你們的影響和帶動,我們堅信全院的應用基礎研究工作會逐年登上新臺階,那樣離院黨政領導要求年度批準數40項的目標就為期不遠了。(審核人:陶大云)
2017年我院獲NSFC資助項目一覽表
序號 |
項目名稱 |
項目負責人 |
項目類型 |
直接經費(萬元) |
研究所 |
1 |
野生茶樹雄性不育株細胞學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
蔣會兵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6 |
茶葉所 |
2 |
甘蔗SCSMV抗性候選基因eIF4E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
單紅麗 |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24 |
甘蔗所 |
3 |
SPS家族基因在甘蔗蔗糖分差異種間的基因型分析 |
劉洪博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9 |
甘蔗所 |
4 |
基于轉錄組測序篩選甘蔗品種分蘗發生相關基因及功能鑒定 |
劉新龍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8 |
甘蔗所 |
5 |
甘蔗白葉病植原體的傳播媒介及其傳毒機理研究 |
黃應昆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8 |
甘蔗所 |
6 |
單瓣月季花和亮葉月季的種間分化及保護遺傳學研究 |
蹇洪英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9 |
花卉所 |
7 |
油菜素內酯(BR)調控馬纓杜鵑適應干旱的機理研究 |
蔡艷飛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41 |
花卉所 |
8 |
TDZ誘導下馬纓杜鵑離體葉片再生芽機制及其表達譜分析 |
彭綠春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5 |
花卉所 |
9 |
馬纓杜鵑響應低溫解除花芽休眠關鍵基因RdDAM的分子調控機理 |
張露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7 |
花卉所 |
10 |
月季皮刺發育的分子遺傳機制研究 |
周寧寧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8 |
花卉所 |
11 |
甘藍型油菜特大籽粒性狀主效QTL位點qSWA9-1精細定位 |
俎峰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7 |
經濟所 |
12 |
馬鈴薯B3群體高密度SNP圖譜構建與晚疫病抗性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 |
蔣偉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8 |
經濟所 |
13 |
駱駝蓬中防治云南特色作物病毒病活性先導化合物的發現和結構改造及構效關系研究 |
尚慧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8 |
環資所 |
14 |
大湄公河次區域(GMS)稻飛虱天敵-黑肩綠盲蝽的種群遺傳結構及遷飛蟲源分析 |
李向永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7 |
環資所 |
15 |
哈尼梯田氮素持續供應的土壤碳池漲落機制 |
雷寶坤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8 |
環資所 |
16 |
水稻毫糯揚抗白葉枯病新基因的克隆及作用機理分析 |
楊雅云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9 |
生物所 |
17 |
云南稻米近等基因系抗性淀粉關聯成分相互作用及其分子機制 |
曾亞文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8 |
生物所 |
18 |
大湄公河次區域稻飛虱傳病毒病的毒源及傳播路徑研究 |
董家紅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7 |
生物所 |
19 |
元江普通野生稻及滲入系鎘低積累機理研究 |
曾民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8 |
生物所 |
20 |
滇黃精多糖代謝關鍵酶基因及其調控糖積累的機制研究 |
季鵬章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7 |
藥植所 |
21 |
三七根系分泌物在連作障礙中的生態效應及緩解機制研究 |
張金渝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9 |
藥植所 |
22 |
滇龍膽對環境變化的異速生長響應機理研究 |
張霽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4 |
藥植所 |
23 |
‘云紅梨1號’果皮著色過程中PyHY5基因功能研究 |
蘇俊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8 |
園藝所 |
24 |
普洱茶發酵過程對新煙堿手性農藥降解行為影響研究 |
劉宏程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8 |
質量所 |
25 |
低溫脅迫下轉錄因子RaMYB1對花毛茛花青素苷合成的調控模式研究 |
劉艷芳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8 |
質量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