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即將在昆明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推進“農業科技進校園”科普講座的開展,云南省農業科學院和云南師范大學實驗中學昆明湖校區開展了一系列生物多樣性專題講座。4月2日下午,由省農科院工會副主席陳國輝帶隊,省農科院花卉所張藝萍博士和女工委主任唐路瑤參加了此次科普講座。
才進入到講座現場,我們就看到一雙雙求知似渴的眼睛,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青春氣息。在簡單的開場后,小主持人介紹了我所主講人張藝萍老師:博士,研究員,2016年入選為云南省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對象、昆明市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主持參與完成多項省部級研究項目,申報技術發明專利10余件,發表論文20余篇,在研農業行業標準10項,為花卉病蟲害綜合防控和花卉質量標準研制作出了突出貢獻。同學們聽到這里,都對張博士投來敬佩的目光。接著,張博士從植物的分類、繁殖方式、植物克隆的基本原理和觀賞園藝植物克隆技術四大方面進行了講解,圖文并茂、生動活潑的演講贏得了在場師生們的一陣陣掌聲,同學們時而認真聆聽,時而輕聲交談,時而踴躍發言,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通過此次科普進校的活動,讓同學們構建了初步的農業科研知識框架,更加直觀的了解了農業科研人員的工作內容,形成了濃厚的崇尚科學、熱愛科學的良好氛圍,在同學們心里種下了探索農業科學的種子。(審稿人:陳國輝)
講座現場(1)
講座現場(2)